人工智能赋能防震减灾高质量发展
发布日期:2025-09-28 17:18
浏览次数:
人工智能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中国地震局党组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工智能的重要论述,大力推进人工智能在防震减灾领域的应用。近日,中国地震局开展《防震减灾领域人工智能发展研究专项规划(2023-2035年)》实施情况评估。评估显示,过去三年规划实施进展显著,有力推动了我国防震减灾业务智能化转型升级。
数据基础日益夯实。构建了覆盖地震监测预警、地震预测、震害防御三大领域的16类人工智能数据集。其中,“震典”数据集、“地震监测预报预警多模态联合数据集”入选首批“国家高质量数据集典型案例”,为防震减灾领域人工智能技术研发与业务应用筑牢了数据根基。
核心技术突破创新。研发20多个模型算法和智能处理系统。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联合研发“智能地动”地震监测系统,使我国成为全球首个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地震实时处理的国家。研发的“谛听”地震波大模型入选国家未来产业典型应用案例,展现了技术前瞻性。
业务效能显著提升。地震智能编目辅助系统比传统方法效率提升约10倍,已在全国部署应用,在积石山地震、定日地震等40多次重大地震事件的应急响应中发挥重要支撑作用。地震智能分类模型实现了2.0级以上地震事件的自动分类,已在8个地区开展示范应用。基于高分遥感等数据的地震灾害智能评估方法提升了地震灾害快速评估水平。
开放生态初步形成。中国地震局已与十余家头部高校、科研院所及科技企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推进联合实验室建设,统筹数据、算力、算法资源,形成“产学研用”的创新链条,共同营造协同创新、开放共享的防震减灾人工智能发展良好生态。
(责任编辑:雷蕾)
信息来源:中国地震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