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苏震之声 > 震震有词

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他可以“死磕到底”

——记江苏省地震局观测技术室主任卢永

发布日期:2022-01-11 08:57 浏览次数:

每个工作日,江苏省地震局观测技术室主任卢永,都会准时来到摆满仪器的实验室,坐在那张吱呀作响的办公椅上,开始 26 年来每天都要做的工作——取出电路板,接通电源,盯着示波器,一点点测试。

“这么多年来,我每天想的就是如何通过技术改进使观测仪器功能更强、数据更准,如何通过自己的研究让地震观测技术更进一步。”卢永说。

“我们卢主任平常总是笑眯眯的,很会说笑话。但是只要进入工作状态,他一下子就认真严肃起来。”卢永的同事说。

一门心思闯关解难题

卢永所在的观测技术室承担全省地震监测台站的规划、设计和建设,全省地震监测台网的运行维护,华东片区前兆仪器维修中心管理与运维以及地震现场应急队监测组的工作。卢永喜欢思考,也喜欢创新,尤其热衷于解决技术难题。“为了达到自己的目标,他从不计较有多少困难,不计较要付出多少。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卢教授真的可以 ‘死磕到底’。”卢永团队的王恒知说。

在 2007年江苏省 “十五” 数字测震台网建设项目中,江苏省要安装9个深度超过 400 米的井下地震计。在安装过程中,出现了进口的井下地震计与现有国产电缆不匹配的问题,地震计防水和仪器安装也遇到问题。

“当时地震计进水,频频出现故障。我琢磨着可不可以改进地震计接口,再设计出一款专用的防水电缆来解决这个问题。”卢永回忆起当时的情景说。那一年,他不断尝试改进地震计接口设计,自行加工接口连接件。因为没有高水压试验室,他只能一次次将试验装置放到 500 多米深的地震深井里,再一次次提上来查看防水效果。手磨破了,不要紧;提不动了,再坚持坚持。通过不断改进,卢永终于改良了接口装置。这个问题解决后,卢永又自主研发设计出了专用的防水电缆,最终解决了江苏省深井地震计的防水问题,同时培养出了一支能独立承担井下地震计安装任务的团队。

2020 年初,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卢永响应号召在家隔离,但他却始终放不下一个没有解决的难题——地震预警工程中地震预警终端与应急广播大喇叭不兼容。应急广播大喇叭系统是国家应急广播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突发事件的应急救援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既然大喇叭工程采用的是‘互联网+大喇叭’的云广播技术,已经覆盖全国的大街小巷,那么如果这些大喇叭都能成为地震预警终端的话,将会带来多大的社会效益啊!”有了这个想法,卢永带领团队说干就干。针对已经架设完成的大喇叭,他提出一种并联优先切换的方法,即不改变原大喇叭系统,而是并联一个地震预警适配器,从而降低改造成本,实现功能复用。

一路培育“不惧想象、不畏艰难”的团队文化

解决难题,他敢于迎难而上。攻关科学研究课题,他同样百折不回。“做科研就是要以创新为目标,我喜欢有难度的创新型科研项目,希望我和我的团队可以做更多的新东西出来。”卢永说。近年来,他主持国家和省级重点建设项目 6项、省部级科研课题5项,以第一作者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6项、软件著作权1项,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2篇。在带领团队方面,卢永也是倾尽全力 。“一支优秀的团队,塑造出优秀的团队文化,一种优秀的团队文化,培养出优秀的个人。”在卢永眼中,优秀的团队文化可以概括为“不惧想象、不畏艰难”,他鼓励团队成员勤思考、勇创新,既要敢想,又要敢做。 2016 年,卢永发明制造的地震舒曼谐振垂直电场传感器,可记录到6阶舒曼谐振,评审专家一致认为,该传感器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此发明为描述观测台提供了新的方法。“研制的地震电磁扰动传感器成为首个通过技术指标测试的地震局单位,噪声水平优0.15pT/√Hz@1Hz, 达到或接近国际同类先进产品的水平。”这段话出自2019 年中国地震局地震科技星火计划项目对卢永传感器项目的验收意见。

针对地震地磁观测台站日益复杂的干扰问题,卢永及团队成员到各地调研。解决干扰问题首先要充分认识干扰的特性,为获得第一手的数据,2020年11月,他带领团队成员张扬、张敏去上海开展磁悬浮干扰测试工作。经过三天三夜的测量,他们终于获得了影响距离等技术参数,为地磁台站建设提供了数据支撑。

目前,卢永正带领团队开展电磁抗干扰和数据融合关键技术攻关,着手构建地电场、地磁场、电磁扰动、舒曼谐振的地震电磁立体监测系统,以及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观测电磁大数据进行融合分析。该项研究工作已经获得了2020年江苏省重点研发计划(产业前瞻与关键核心技术)的资助。

一生热爱地震科研事业

“在我的眼里,科研不只是地震系统内部的科研,更是社会性的科研,是一种交流和融合,科研工作更应该走出去。”卢永说。目前,卢永担任东南大学、徐州工程学院的研究生校外导师,与校内导师共同培养 3 名地球物理观测技术方向的研究生,主要负责电路仿真与微弱信号检测的指导。有时工作忙,卢永不得不利用休息日教学和指导学生做实验。虽 然辛苦,卢永却说:“老师能和学生一起成长是一件幸福的事儿。”在地震数据应用、地震仪器研发和地震关键技术攻关等方面,卢永与高校开展深入合作,共同推进地震科技发展,取得了一批高质量的研究成果。

作为江苏省地震预警工程建设项目组主要成员,卢永与江苏省广电有线信息网络股份有限公司、东南大学等联合开发预警终端及发布平台原型系统,该系统具有地震感知、通信传输、数据处理、信息发布、紧急处置等多种功能。此外,卢永还在预警信息冗余分析、预警网络安全建设等方面提出创新性和关键性思路。

除了热爱科研创新,卢永还喜欢在闲暇时间制作一些科普作品。他利用淘汰下的监测仪器,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形象生动地展现地震计的工作原理。此项科普作品荣获2020 年国际防灾减灾科普作品大赛二等奖。

为什么愿意这么多年坚守在地震研究中呢?卢永说:“上学时候,我因为喜欢地球物理方面的知识,所以高考时报考了相关的专业。毕业后,进入了自己喜欢的专业领域工作。在自己喜欢的领域,做着自己擅长的事,我感到很幸福。”

2008 年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当时作为江苏省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队员,卢永第一时间赶赴受灾最严重的北川县。在参与地震灾害救援的同时,他利用专业知识,通过海事卫星等通信设备保障了前后方信息畅通。“那是我第一次觉得自己学的专业有这么大的价值,也是那一次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追求。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就在想,能不能用自己的专业能力研发出一些对地震事业有用的成果,为推动地震事业进步尽一份绵薄之力。”卢永说。


供稿:夏文君

信息来源:江苏省地震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