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苏震之声 > 媒体报道

交汇点:如何避震逃生?怎样识别地震谣言?江苏首席科技传播专家 教你地震防灾常识!

发布日期:2020-05-19 15:40 浏览次数:

交汇点讯 12日是全国防灾减灾日,当天,江苏省地震局开办线上直播间邀请江苏省首席科技传播专家分享地震防灾常识。目前,江苏地震监测已具备一批关键技术。通过地震自动速报系统,可在1分钟内完成省内地震自动速报;还引入人工智能技术研发了地震事件类型自动识别系统,实现地震事件识别全自动处理。

避震逃生,记住这四个词
今年防灾减灾日的主题是“提升基层应急能力,筑牢防灾减灾救灾的人民防”,基层群众如何避震逃生?江苏省首席科技传播专家、江苏省地震局原巡视员张振亚用四个词语来表达:“因地制宜,沉着镇定,听从指挥,行动果断”。他说,“因地制宜”就是必须根据地震时所处的位置,迅速作出应对。低层住户迅速撤离到户外开阔地带,高层住户应该“伏而待定”,选择厕所、厨房躲避、或蹲在内墙墙角、桌子等坚固的家具旁趴下,千万不能慌乱跳楼。“沉着镇定”就是地震时要临危不乱,冷静应对发生的情况。如正在开车时,应迅速将汽车停靠在路边安全位置。如房屋倒塌、不幸被埋压,要相信一定会获救,尽量拓展身边空间,止血包扎伤口,保护好头部等重要部位,适时用敲击发出声响求救,不要拼命哭喊、挣扎。
“听从指挥”就是要听从工作人员和专业人员的指挥。如你在商场、电影院等人员密集场所遇到地震,不要慌乱,要根据工作人员的指示有序撤离。“行动果断”就是避险逃生不要优柔寡断、左顾右盼。比如在校上课的学生,地震晃动剧烈时可暂时蹲在课桌边抱头、闭眼,等晃动稍缓时,按照平时应急疏散演练的线路和方案,迅速撤离到操场等开阔地。特别要避免发生踩踏事件。

任何个人和单位无权发布地震预报
由于地震巨大的灾害性,容易使人们对地震产生恐慌心理,这时地震谣言容易出现并传播。地震谣言不仅扰乱正常的生产和生活,还可能扰乱社会安定秩序。张振亚表示,根据他的个人经验,典型的地震谣言有几种识别方法:号称是某某权威机构或某某权威专家作的预报是谣言。根据我国防震减灾法律法规的规定,国家对地震预报实行统一发布制度。地震预报必须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发
布。对已经发布地震短期预报的地区,如果发现明显临震异常,在紧急情况下,当地市、县人民政府可以发布48小时之内的临震预报。必须强调的是:任何个人和单位无权发布地震预报。号称是某某国家,甚至是某发达国家专家对我国某地区作出的地震预报也是谣言。地震预报在全世界都还处于探索阶段,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已经能实现地震预报。何况跨国的地震预报也不符合国际惯例。
对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震级预报得非常精准的也是谣言。因为这超越了当前地震预报的实际水平,人类现在还做不到。将地震发生后的灾难后果过分渲染的信息是谣言。如称某地将发生一个大地震后大面积地面将塌陷成为大湖。以一些迷信或不科学的方式预报的地震是谣言。在一些社会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或偏远农村,出现过迷信色彩的地震谣言。也有人以所谓的“地震云”来预
报地震。这些都不能相信。
还有一种情况要注意:有时地震部门开展的正常业务工作,如野外观测、地质考察、防震减灾宣传、地震应急演练等引起人们的猜疑,认为是要地震了,可能会引起谣言。这都需要我们做好宣传,避免发生此类情况。
常言道“谣言止于智者”。我们必须不信谣、不传谣,听到谣言应及时向有关部门汇报,协助制止地震谣言继续传播,以免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对故意编造或散布谣言,扰乱公共秩序的,将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处置。

地震局的主要工作是什么?
“省地震局的工作主要集中在监测预报、震害防御和震后应急。”张振亚说,监测预报为进行地震预测预报和地震科研而进行的地球物理场、地球形变场和地下水动态等的观测;另一方面是在地震发生后迅速准确测定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震级等参数。震害防御则是进行地震灾害风险调查、开展地震活动断层探测、开展区域和重大建设工程和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的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审定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以及确定抗震设防要求、开展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教育等。震后应急主要有参与制定地震应急预案并检查落实情况,参加地震灾害调查与损失评估、向有关部门提出快速反应的措施建议等。

地震预报是世界公认的科学难题
张振亚坦言,目前地震还不能准确预报,地震预报是世界公认的科学难题,在国内外都处于探索阶段。目前只能依据经验对某些类型的地震作出一定程度的预测。“地震预报难点在于地震的发生是地下深处的复杂的地质—地球物理过程,既看不见,也摸不着。”张振亚介绍,地下深部的异常难以被观测。难以直接观测到地震发生的震源附近的异常,目前多数观测仪器只能观测到地表或地下浅部的情况;而且研究结果难以检验。每次地震孕育过程和发震机理可能都不同,难以重复实践检验。

江苏75个地震台站全时监测震情
直播活动中,江苏省地震监测中心高级工程师王俊带领记者参观介绍地震监测台网。据介绍,江苏数字地震台网的主要职责是负责全省的震情监测、速报信息发布、地震前兆异常跟踪监视等。地震台网是由许多地震台站和1个数据处理中心共同构成,在数据处理中心大屏幕上,全省观测台站实时汇集的波形数据正在显示;通过分析处理,在台网中心就可以监测到全省震情和台站运行状态。
记者注意到大屏幕图上有不少绿点,王俊告诉记者,绿色的点就是分布在江苏不同市县的地震台站,共有75个;在这些台点上工作人员布设了的观测仪器,有负责感知地面振动的地震计、负责数据采样的采集器,还有负责信号传输的通讯设备等。每个台点的观测数据都是通过光缆或卫星等方式实时传输至位于南京的省级中心,每个台站对应屏幕上的每一道波形,称为地脉动,有个形象的称呼叫“地球心电图”。发生地震时,这个“心电图”一旦突然变化,数据处理中心屏幕上对应的台点就会立即显示成红色。
王俊表示,一般情况下,当多个台站的波形记录发生比较密集变化时,就代表有地震发生。以今年3月3日南京鼓楼M3.0级地震的波形为例,记录台站按距离震中位置的远近排列,波形记录的幅度越大,代表地震能量越大,距离震中越近人的震感越强。

江苏省内地震自动速报缩至1分钟
地震发生时,江苏已经可以实现1分钟内省内地震自动速报,这中间有哪些过程?王俊说,地震后会产生地震波,地震波在地下向四周传播,当传播到观测台站时,台站上布设的仪器就会记录下地震波到达台站的时间,以及地面振动幅度等数据。值班人员就可以根据波形特征、波动持续时间等特征,对地震的位置、发生时间、能量大小,以及深度等进行测定。
目前江苏地震监测已具备一些关键技术的支撑。江苏省地震局科研人员自主研发出地震自动速报系统,能够自动识别不同地震波型特征,在1分钟内完成省内地震自动速报,可以初步判定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和震级等。这项成果有效地支持了地震应急,较好地满足了地震应急时政府和社会的需求。该软件系统还在20多个省和江苏所有市级台网中心运行。
除了天然地震监测外,台网还能对非天然地震事件进行测报。非天然地震事件一般由人类经济社会活动,引起或诱发的振动事件,比如爆炸、塌陷以及滑坡等。

AI地震事件类型自动识别系统助力江苏
为了更快、更准地识别地震类型,江苏省地震局还引入人工智能技术自主研发了地震事件类型自动识别系统。该系统由自动识别触发、“机器人”判定和信息产出等三部分组成。自动识别触发部分负责自动检测实时流数据,当检测到触发事件后,同步将事件的有关信息推送给“机器人”;“机器人”根据波形特征自主学习并进行地震事件类型判定,然后把判定结果推送给信息产出部分;信息产出部分负责综合产出记录事件的发生时间、震中位置、震级、震源深度、事件类型等参数信息。整个识别过程为全自动处理,从检测到事件至参数信息发布,全程可在2分钟以内完成,地震事件类型的识别准确率超过90%。
王俊介绍,我国正在开展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建设,在我省也有规划建设,总共建设162个站点。建成后的江苏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台网,将会和全国其他省份的1.5万多个监测点一起,构成我国的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观测网络,预计2022年建成。届时,江苏将初步具备地震烈度速报能力,除了速报地震基本参数外,还可以对地震的影响程度、灾害损失等信息进行快速评估。 
交汇点记者 张宣
编辑: 谢诗涵

来源:交汇点

信息来源:江苏省地震局